麻老行业旧情怀 钩起集体记忆回顾贡献
星洲日报2012.06.13
麻坡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,各行各业在麻坡的发展史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,配合麻坡中化中学百年校庆,该校老师带领学生进行“咱们的老麻坡一行业与建筑回顾资料展”,其中记载麻坡历史发展的老行业相信能勾起麻坡人集体的记忆。
这些老行业已传承好几代,在时代的洪流下渐渐被人淡忘,甚至步入夕阳,但是仍有一群人坚持延续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和经营模式,作为麻坡发展史的见证。
“回顾资料展”24至7月1日展出
趁着“咱们的老麻坡一行业与建筑回顾资料展”将于6月24日至7月1日展出,本期《小城遗事》特别整理其中5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,回顾老行业对麻坡发展所作出的贡献。
传统理发店:日渐式微前途未卜
战前的店屋,怀旧味浓厚的摆设、旧式的理发椅,理发师细心为顾客理发、剃面、掏耳,这样传统理发店在现今的社会已日渐式微。
随着时代的演变,时尚发廊林立,追求时髦与潮流的年轻一代偏爱光顾时尚发廊,传统的理发店逐渐被淡忘,光顾的顾客群多数是年长者及专业人士,其中以男性居多。
麻坡仍在营业的传统理发店在保持传统经营模式之余,也不断进修和提升技术,惟下一代对这门手艺兴致缺缺,因此传统理发店未来的前景仍是个未知数。
补鞋业:步入夕阳
来到麻坡二马路,你会看到一名男子埋首在堆满旧鞋的店面里,用他的一双手缝补着一双双损坏破旧的鞋子,他就是麻坡唯一的华裔补鞋匠。
在现今重视物质生活的时代里,补鞋业已被视为夕阳行业,鲜少人会想把损坏的鞋子送去修补。
这家补鞋店虽小,工具俱全,如针、线、三角铁、锤子、胶水、补鞋机器,工作包括进行手工修补、缝制、黏贴和换鞋跟、鞋底,必要时也动用店内的机器进行磨制。
配制锁匙店:业者老机器并肩作战30年
在麻坡大马路有一家全麻硕果仅存的专门配制锁匙的老店,已有32年的历史,这家老店也是麻坡历史上第二家开设的锁匙店,店内还保有与业者并肩作战30年的老机器。
这位“锁匙王”服务的项目除了配制锁匙,也售卖锁头、锁匙、门把,同时替顾客提供上门开锁服务。
配制锁匙的工作复杂且非常考眼力,首先要计算齿痕,配制锁匙后来回磨制数次才大功告成。
这门行业要经营下去并非易事,而且市面上不断研发新款的钥匙,“锁匙王”必须与时并进,不断自我提升和研究。
传统印务馆:保有古老单色印刷机器
麻坡目前有七八家传统印务馆,在二马路有一家传承了3代的印务馆,经营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,服务的范围包括印制请帖、名片、账簿、收据本、传单、文件、特刊等。
随着时代变迁,早期印务馆的经营方式是使用手工排列字母、格式、版式,制成模版后再进行印刷,现在则请人外包打字后再进行印刷。
这家老店的特色是仍使用古老的单色印刷机器,需分成4次才能完成印刷的工作,前来光顾都以老顾客居多。
打铁店:“铿、铿”声近成绝响
在七八十年代,麻坡四马路短短的一条街上有7间打铁店,此起彼落的“铿,铿、铿…”的打铁声,成为这条老街道最大特色,因而有了“打铁街”的称号,然后经过岁月的洗礼,那曾经熟悉的声响近乎成为绝响。
在国家经济命脉以农业为主的时代里,打铁业的生意称得上是一本万利,早期在“打铁街”经营打铁生意的业者都是客家人。
不过这门古老的手工业已被新科技仪器所取代,打铁匠有些退休、转行或结束打铁生涯,加上后继无人,打铁业已逐渐步入黄昏,目前只剩下一家打铁店,而且也迁离了“打铁街”到六马路营业,“打铁街”的老店也换上新装,改建成一家酒店。
文章 源自《木马工作室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