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讲座——走出课室,认识不一样的马来西亚
走出课室,认识不一样的马来西亚
为增进学生对马来西亚的认识,培养学生对我国土地的热爱,了解马来西亚不为人知的美,训育处与图书馆合作,7月11日(星期四)特邀马来西亚深度旅游达人、知名旅游摄影作家——“左眼”卓衍豪,再度来到中化,透过他的镜头与文字,带领初中学生走出课室,认识不一样的马来西亚,重拾那些被我们无意间错过的美丽角落。
卓衍豪早年在国外背包旅游时,曾被问及“马来西亚有什么地方好玩?”当时未热衷国内旅游的他无法回答对方,便下定决心在回国发展后,致力于发掘本地旅游景点。勇于求鲜的他与当地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经由他们的介绍,自己随性探索,甚至透过谷歌地图的卫星导览,在长年累月下找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美丽景点,并将他的感动记录到了自己的旅游书中。《发现大马》、《发现大马2》、《自游马来西亚》、《自游马来西亚2》、《在地小旅行》等书都是卓衍豪在地旅游经历的精华。
走遍大马,卓衍豪认为中化是他见过的中学当中最像大学的中学校园,校景优美、面积宽阔。他回忆起自己中学时就很喜欢史地科,但喜欢归喜欢,和大多数同学一样,课本里的知识读过、背诵过,转眼就忘了。那是因为大家没有走出课室,亲眼见证、亲身体会,例如:地理课本中提及的地形“沙洲”。
在马来西亚的东海岸,蕴藏在这条公路上的朴素风景,有别于西海岸的文化以及浓得化不开的人情味,不断吸引着他在不同的季节持续造访。其中,有个名为甘马仕 ( Kemasik )的沙滩,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风貌——每年2-3月,甘马仕海滩旁会形成一个沙洲(又称沙坝);到了 7-8 月, 这个沙洲就会因雨量、风向等因素而断裂,最后形成一个泻湖(Lagoon)。
第二个因季节更迭而改变风景的沙岸地形是在登嘉楼的北加(Paka),东北季风吹袭的时候,升高的河水将沙洲拦腰截断,形成沙洲,如浮在海中的小岛。季风过境后,河水流量和流速改变,泥沙重新堆聚,沙洲再度现身。这种不断变换风景的沙岸地形,唯有亲自接触,亲眼目睹,才能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这是在地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。
除了美丽的地理环境,马来西亚也有许多稀有动物。透过左眼,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些保育动物。
全世界共有7种海龟,而我国原有4种,如今只剩下3种,甚至是2种,因为海龟的天敌多,如今还因环境污染、误食塑料袋等原因而逐渐减少;成年的海龟会有洄游习性。牠们无论游到多远的海洋,都会回到原本的出生地产卵。每年3月至9月,是海龟上岸产卵的季节。以绿海龟为例,雌海龟每年上岸7至10次,每一次产下70至140颗乒乓球大小的卵。一般来说,牠会隔次分别在沙滩开阔处和树荫的沙地上产卵,前者的沙地可以让它产下高比例的雌海龟,后者则让牠产下多数的雄海龟。牠用温度来决定未孵化生命的性别,展现了生命的伟力。
左眼也告诫大家不要随意喂食野生动物。长鼻猴不像一般猴子能吃香蕉、水果等,因为牠们无法代谢果糖,只能食用红树林里的胎生苗,若人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喂食水果,可能造成长鼻猴因无法代谢而亡。
2016年,左眼与八度空间合作拍摄《回家》节目,和小玉远赴沙巴州山打根的马来熊保育中心当义工,并对马来熊和保育中心有了基本的认识。马来熊是森林种子的传播者,牠们吃水果时一并吞食种子,透过粪便传播;牠们是森林的农夫,喜欢用爪子趴地觅食,挖松泥土,促进养分循环;牠们还是森林的医生,因为爱吃白蚁,可以控制白蚁数量,拯救树木;牠们也是森林的工程师,牠们挖过蜂巢,吃过蜂蜜的树洞,成了犀鸟等动物的家。
其实马来西亚拥有不比外国逊色的景色,只要有心就会发现马来西亚藏了许多美景。槟城乔治巿、姆鲁国家公园等多处地点,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,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。马来西亚的人文资源丰富,椰林大道、高脚屋、马来渔船等南洋特色,叫外国人赞叹不已,但在国人眼中却平平无奇。国内有很多国际级景色,却因为没有列在观光指南上,也很少被报导而被人忽略。比如已经举办多年的“彩船节”,是仙本那巴夭族(Bajau Laut)的传统庆典节日,场面盛大无比,但大部分大马人都不得而知。
被称为“海上的吉普赛人”的巴夭族,他们极少踏足陆地,外界发达的文明影响不到他们,所以依旧保留着极为原始的生活。巴夭族的生活贫苦,他们没有国籍,不属于任何国家。在他们还小的时候,他们会把耳膜刺穿,这样能减少潜水时的痛苦,潜入更深的海底捕鱼,以获取生活费。在我们无法想象的环境中,巴夭族却以他们的方式快乐地在海上生活着。
在分享来到了尾声,卓衍豪以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作为总结“我们向往着到世界各地去旅游,但其实世界各地的人都想来马来西亚看我们的海、我们的热带雨林。” 他觉得,马来西亚的美,应该先由自己认同,然后才让外国人来认识我们的骄傲,而非由外国人来告诉我们。因此,我们不妨从左眼的书中开始认识马来西亚的每一寸土地,开始在地小旅行,告诉全世界的人——马来西亚有许多地方好玩!